开启医疗保健的未来:生物信息学和精准医学

1/21/2024 生物信息学基准医学

# 介绍

本篇博客将探讨生物信息学如何应用于实现精准医疗,即基于个体独特的基因特征为患者量身定制医疗方案。文章将讨论将生物信息学融入临床实践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精准医疗对患者预后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 什么是生物信息学和精准医学?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跨学科领域,它运用计算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解释和管理生物数据。这一领域融合了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的元素,旨在从大规模复杂生物数据集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

精准医学,也被称为个性化医学,通过考虑个体在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创新了医疗服务模式。其目标是根据每个患者的特定特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这种做法与传统的“一刀切”医学模式有所不同。

生物信息学已被证明在精准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处理、分析和解读用于个性化医疗的大规模生物和临床数据所需的计算和分析工具。具体来说,生物信息学在临床数据整合、生物标志物 (opens new window)发现、患者分层等诸多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生物信息学无缝整合临床和分子数据,使医护人员能够基于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理解做出决策。此外,生物信息学还通过提供必要的方法(如分析[NGS 测序](https://www.illumina.com/science/technology/next-generation-sequencing.html#:~:text=What is NGS%3F,regions of DNA or RNA.)结果)促进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识别可能表明疾病易感性、进展和治疗反应的分子生物标志物,从而最终优化患者治疗方案。这有助于患者分层,使医护人员能够将患者分类到不同的亚组中,采取更为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Diagram demonstrating a simplified progression that occurs using bioinformatics in precision medicine.

Jeyang259 在精准医学中使用生物信息学发生的简化进展示意图(来源:Wikimedia Commons)

# 挑战

尽管生物信息学在推动精准医疗方面已被证明极其有用,但它面临的主要挑战源于数据复杂性、数据整合以及转化应用难题。鉴于基因组学、临床记录和分子表型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将多种格式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并确保数据质量变得十分困难。正如Fernald 等人 (opens new window)在 2011 年的一篇文章中所述,研究人员还面临着管理大量产生的数据的艰巨任务,这要求具备适应性强的计算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算法。此外,由于使用个人遗传和健康信息,伦理问题也引发了一定的关注,需要建立强有力的数据隐私保护措施。

# 将生物信息学融入临床实践所带来的机遇

利用遗传和分子知识能够赋能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定制,针对个体患者的特点优化干预措施以获得最佳疗效并最大限度减少潜在副作用。医疗专业人员也有机会通过早期疾病检测、患者分层和预测模型来提高诊断准确性及治疗效果。此外,生物信息学的进步可以加速药物研发过程,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基于证据的决策支持。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患者护理的整体提升。

在精准医学领域,研究者有机会利用生物信息学识别并针对驱动疾病的特定基因突变或分子通路。例如,在肿瘤学领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患者肿瘤的基因组成,可以精确找出导致癌症生长和进展的具体突变。有了这些知识,临床医生可以推荐针对性疗法,旨在抑制这些特定突变或通路的活性,最终实现更有效的、毒性更低的治疗。这种策略的成功已在实践中得到体现,例如使用 BRAF 抑制剂治疗黑色素瘤,以及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管理慢性髓性白血病等案例,在之前的博客文章中有更多相关信息。

# 精准医疗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

如前所述,由于精准医学基于个体特有的遗传和分子属性采取靶向治疗,因此有可能带来更为有效的疗法。根据Beckmann 和 Lew (opens new window)在 2016 年发表的文章,拥有这类患者特异性信息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预期寿命也可能随之增加。特别是在癌症治疗背景下,相较于化疗,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可能使患者享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虽然化疗在破坏癌细胞方面有效,但美国癌症协会 (opens new window)指出,它往往也会损害像白细胞这样的正常健康细胞。化疗会导致疲劳、恶心和呕吐、认知变化、免疫力下降等诸多副作用。相比之下,采用靶向疗法而非化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应专门针对癌细胞而不影响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重要健康细胞。

# 结论

在医疗创新的复杂世界中,生物信息学与精准医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跨学科领域,有望对医护人员及其患者产生重要影响。运用这一技术重塑了患者结局,利用每个患者生物学差异开发出具有较少不良反应的靶向方法。

分享到: